您现在的位置 : 网站首页  新闻资讯 > 业界新闻

业界新闻

隐孢子虫病及其防治

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由单细胞寄生虫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造成的脊椎动物肠道疾病,是导致人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一类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胎盘动物当中。临床以发热、腹痛、腹泻、体重减轻等为主要症状。大多数患者病程短暂而能自愈。该虫可感染大多数患者的消化道与呼吸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消化道、胆道或呼吸道疾病。病原体通常寄生在小肠肠壁上。免疫缺陷患者(如艾滋病病人)经常患有此类并发症,同时,由于免疫功能的不完善,寄生虫还可能会进入病人的肝,肺,胰和胆囊等器官,造成更为严重的病理反应。不仅可发生有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中,如在艾滋病患者的体内引起严重的难治性致死性腹泻,也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者,如新生儿、婴幼儿等。目前认为,隐孢子虫是导致人类及幼畜腹泻的追求肠道病原体之一。隐孢子虫病是一种水生疾病(waterborne disease),病原体在水中以卵囊(oocyte)形式存在并得以传播,对自然水中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因此引用不洁净的水成为该病的主要患病原因。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Tyzzer,1907)呈世界性分布。最早发现于家鼠身上(Edward E Tyzzer, 1907)之后被证实为许多动物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体积微小的球虫类寄生虫。目前,已从多种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和鱼类分离的隐孢子虫约有20余种。其中感染人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为微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parvum)。根据它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可将其分为2种主要的类型。其中一种类型包括从人体分离的虫株;另一种类型则大多为从家养动物分离的虫株。隐孢子虫是一种重要的引起人和动物腹泻的机会性致病原虫。由本虫引起的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asis)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人的隐孢子虫病于1976年由Nime和Meisel首先报道2例。1980年代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隐孢子虫是导致艾滋病病人肠炎的主要原因。历史上最出名的隐孢子虫病爆发发生在美国密尔沃基市(Milwaukee),1993年春,由于取自密歇根湖的饮用水遭到污染,有大约403000名的市民(占城市总人口的26%)罹患该病。这一事件迫使密尔沃基市政府对饮用水处理工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一【病原】

隐孢子虫是属于顶复合器门(Apicomplex')隐孢子属(Cryptosporidiu')的细胞外寄生虫。遗传信息分析指出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寄生在节肢动物中的簇虫(Gregarinasina)。隐孢子虫的生命周期比较复杂,包括很难在体外进行培育。本虫的生活史简单,整个发育过程无需宿主转换。繁殖方式包括无性生殖(裂体增殖和孢子增殖)及有性生殖(配子生殖)两种方式,二者均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发育各期均在由宿主小肠上皮细胞膜与胞质间形成的纳虫空泡内进行。在宿主体内,它们一般是以单倍体的多核单细胞形式存在的,被称之为第一型分裂体(type 1 meront)。这一型的分裂体可以进行无性繁殖,每个细胞核同一部分细胞质结合成裂殖子(merozoite),之后在细胞内再进行染色体复制,形成新的细胞核和第一型分裂体。这个无性繁殖循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隐孢子虫会转化为第二型分裂体(type 2 meront),这时候分裂体会形成大配子母细胞(macro-gametocytes)和小配子母亲细胞(mircro-gametocyte),二者结合形成双倍体合子。这是有性繁殖阶段,合子再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含有大量单倍体孢子的卵囊,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

随宿主粪便排除体外的卵囊即具感染性。被人和易感动物吞食的卵囊,经消化液作用后,囊内的4个子孢子逸出,先附着于肠上皮细胞,再侵入细胞,在纳虫空泡内行裂体增殖,先发育为滋养体,经3次核分裂发育为I型裂殖体。成熟的I型裂殖体含8个裂殖子。成熟的裂殖子被释放后,侵入其它上皮细胞,发育为第2代滋养体。第2代滋养体经2次核分裂发育为II型裂殖体。成熟的II型裂殖体内含4个裂殖子,释出后的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二者结合后形成合子,开始孢子增殖阶段。合子发育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含4个裸露的子孢子(图2 )。卵囊有薄壁(约占20%)和厚壁(约占80%)两种类型。薄壁卵囊只有一层单位膜,其内子孢子逸出后直接侵入肠上皮细胞,依然行裂体繁殖,而致宿主自身体内重复感染;厚壁卵囊在肠上皮细胞或肠腔内经孢子化(形成子孢子)在囊内形成4个子孢子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孢子化的厚壁卵囊具有感染性。完成整个生活史约需5~11天。


图2 隐孢子虫生活史



隐孢子虫的卵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好的耐受性,在8摄氏度的淡水和海水中可以存活1年以上,在零下20度的低温环境下亦可存活。然而臭氧和过氧化氢可以有效杀灭卵囊,零下70度的低温,或者对水进行加热(64度5分钟,72度10秒)也可以杀死寄生虫。然而,由于西方社会没有煮白开水饮用的习惯,造成这种疾病疫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爆发。

卵囊(oocyst)为本虫的唯一感染阶段。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6μm,成熟的卵囊内含有4个裸露的子孢子(sporozoite)和由颗粒物组成的残留体(residual body)。子孢子呈月牙形(图1)。未经染色的卵囊很难识别。经用改良抗酸法染色后,在被染成兰绿色背景的标本中,虫体被染成玫瑰色。由于卵囊在标本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在用显微镜观察时,囊内子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残留体为呈暗黑色或棕色的颗粒状。







图1隐孢子虫卵囊

二【流行】

1.流行概况

隐孢子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澳大利亚、美国、中南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均有隐孢子病虫流行。各地区腹泻患者中隐孢子虫检出率不等,最低者为0.6%,最高者可达10.2%。国内自韩范等(1987)首次报道2例隐孢子虫感染后,全国许多省市陆续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调查。至1998年初,全国共查44 789人,发现感染者938人,感染者分布于19 个省(区、市)。另外,在14个省(区、市)20977例腹泻儿童中,隐孢子虫感染者共449例,感染率为0.917% ~97%不等,平均感染率为2.14%。江苏、云南、山东平均感染率为0.38% ~15.21%。湖南、广东、江苏、云南4省,正常人(12592)平均感染率为1.62%,其中儿童的为2.01%(166/8259),成人的为0.877%(38/4333)。根据郑勋斌和凌美麟(1988)统计,香港地区发现人体隐孢子虫感染14例(1995年发现10例,1996年4例)。

隐孢子虫病是造成人体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寄生虫腹泻中占首位或第二位。人的感染可能来源于家养动物。爆发流行常见于与病人或病牛接触后的人群,或发生于幼儿园和托儿所等儿童积聚的地方。据报道,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托儿所的84名儿童中有33%,18名工作人员中有22%携带本虫卵囊。儿童较成人易感,在儿童感染者中,非母乳喂养的婴儿较母乳喂养的易感。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的一所医院里,在884名胃肠炎患者中,有4%感染隐孢子虫。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4-19 17:32:53  【打印此页】  【关闭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新牛社区民治大道690号东盟大厦3楼厂房

电话:0755-29957316
            13923425151

Q  Q:2196814611
            362613815

邮编:518000

邮箱:admin@szbingze.com

网址:www.szbingze.com

微信号:13923425151

微信公众号:秉泽环保(或扫绘以下二维码直接关注)

微信公司平台二维码.jpg